2011年7月31日 星期日

枯木與野花──後五十歲的選擇

   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功課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學問。每個世代的人有不同的成長背景、生活經驗,因此也形塑出其不同的價值觀和生活態度。
  我特別關注50世代者,即臺灣所稱的4年級生。這群人出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嬰兒潮,他們閃過大戰爭的苦難,且經歷了經濟大起飛。基本上,他們的人生是倒吃甘蔗,由童年的貧苦,到中年後的富裕。50世代的上班族,更是此世代的幸運兒,他們長期待在一個企業機構或公教單位,擁有一份資歷完整的工作,退休之後,還有一份安定的月俸,可以衣食無虞地安享至天年。
    日本大前研一《後五十歲的選擇》一書,出版於2008年,觀察的正好是這群50世代的上班族,生年不滿百,進入21世紀,他們也進入了人生的後五十。書分三章,第一章〈年齡層之間的差距不斷擴大〉,寫50世代的上班族在經過了二、三十年的職場生涯後,面對21世紀業務資訊化、科技化的網路新世界,不再具有創新能力,已到了必須面對退休的現實。幸運地,這一世代的上班族享有不虞衣食的退休制度。
   
第二章〈日本進入平均五十歲的時代〉,寫面對後五十的上班族,回顧來時路,盤點人生,不論選擇繼續工作,或退休離職,對原單位都要心存知足、感恩。有捨有得,大前研一基本上鼓勵人捨得重新開機,與其做棵枯木,倒不如做株開在原野的花!重新開機,為自己的第二個人生做好準備。
第三章〈為第二人生做準備〉,寫如何過寬裕快適的後半生。基本上,先要鞏固經濟基盤,有房子、有儲蓄、有保險、有退休金。然後,培養多元的興趣,成為生活的玩家。以人的身份,活在當下,忠於內心的選擇,活出身心的自在!

    這本書之所以吸引我,在於書名的「選擇」二字。50世代的上班族,能從容地選擇如何過後五十的人生。
    傳統的社會分工,男主外,女主內,印象裡,男人總要在職場工作到60歲、65歲才屆齡退休,退休之後就進入閒閒没事、泡茶說故事的階段,女人則在婚後走入家庭,從此有忙不斷、理還亂的家事。
    50世代的戰後嬰兒潮,男女一樣接受國民義務教育,大量的女生就讀大學,成為上班族,婚後,男女共組雙薪家庭。所謂雙薪家庭,就是不論男人、女人,他們都同時奔波於工作與家庭之間,埋頭苦幹,一個家庭薪水兩份賺,一個身體蠟燭兩頭燒。
  還好,整個社會的經濟大環境是越來越好,因此,當二、三十年的光陰如箭如梭後,他們一抬起頭來,赫然發現:房子有了,孩子大了,退休金没煩惱,竟然可以選擇要不要提前從職場退休。說竟然,因為民國60幾年的上班族薪水並不算優渥,當年投入這份工作的人也料不到三十年後的退休金能否安老?

    有選擇,代表有自由,有決定權。但有趣的是,觀察周圍朋友面對是否離開職場,其心情的一波三折竟與面對是否結婚是雷同相似。
第一折,猶豫期。在男大當婚、女大當嫁的年代裡,不必猶豫,順著「應當」走就是康莊大道,開放可婚可不婚的選擇後,婚姻的優劣點反而成了永遠討論不完的課題。幾歲退休的學問好像也一樣,當把「屆齡」當成唯一的標準時,大家都默默地在工作中老去,可以選擇提前退休,反而多了許多退與不退的考量。
第二折,蜜月期。新婚的甜蜜、新鮮,讓人容光煥發。剛離開職場,卸下工作重擔,猶如與時間新婚,擁有許多休閒時間亦讓人神清氣爽。君不見,那些剛退休的人抓起背包,在陽光下快活遠行;君不見,那些剛退休的人,穿起球鞋,在涼風中手舞足蹈,他們的臉上都寫著「輕鬆」!
    第三折,矛盾期。有婚姻的人常羨慕不婚者的一人飽全家飽、無牽無掛,不婚的人也常羨慕已婚者的一家團圓、熱熱鬧鬧。在職的人羨慕退休者的身體輕鬆、心靈自在,退休的人也會羨慕在職者工作越久、薪資越多。俗諺:「在職思職,無職思職」,多多少少說中了一些人性的矛盾。而吃著碗裡,看著碗外,即使通過了自由的選擇,人心還是很難知止滿足的。
後五十歲的選擇,當衣食無虞時,繼續在職場上做棵枯木?或是離開職場做株開在原野的花?枯木與野花,這樣的選擇是不是也代表了50世代上班族的一種人生價值和生活品味呢?

1 則留言:

  1. [讀書心得] 後五十歲的選擇--- 重開機先生(Mr. Reset)給太陽花世代的真心建議
    http://orgilvy.pixnet.net/blog/post/43847158

    本文在該篇文章後有連入網址。

    回覆刪除